方书名。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撰。本书选录临床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三十余首。作者称这些方剂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以《不谢方》为其书名。现有《世补斋医书》本。
见内经拾遗方论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八会之一。《难经·四十五难》:“骨会大杼。”大杼属膀胱经,膀胱与胃相表里,肾主骨;且该穴位于第一胸椎两旁,是肩部负重着力之处,而支撑重量则有赖于骨,故曰骨会。凡骨病皆可酌情取用。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紫草,详该条。
水肿的外治法。用巴豆、水银粉、硫黄,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纱布缚约一时许,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食粥调补止泻。适用于湿盛,水肿腰以下为重,男儿阴囊皆肿,兼有腹痛者(《医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安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