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五色俱下、带下五色。指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多因湿热蕴结下焦,积瘀成毒,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五色秽浊之液从阴道流出,或有恶臭气味,绵绵不断。治疗见湿毒带下条。临
即豨莶丸。见该条。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珍珠,详该条。
吃一顿饭的时间。《素问·缪刺论》:“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
同气味,详该条。
指形体健康无损。《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①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千金要方》作掖门。属手少阳三焦经。荣(水)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指缝间,当指掌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
【介绍】:清医家。字桂岩。江苏泰州人。承家学精喉科。尝谓医宜审证用药,不可执死方治活病。如白喉,时医多宗养阴清肺法,不论病有寒热虚实之异,执一例百,收效者鲜。因以用辨证法治以汗、下、温、清等,则往往有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