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见《邯郸遗稿》。即妊娠脉。详该条。
蒙医诊断专著。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主要介绍诊脉的部位、时间。兼论放血疗法常用的穴位。现存木刻本。
病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篇。指目眦生疮。参见眦赤烂条。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脉从胸骨剑突下方的鸠尾穴处分出,向下散于腹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腹部皮肤疼痛,虚则腹部皮肤搔痒。”
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参见内关条。
空同孔。亦称毛孔、玄府。《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