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痘疮。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五脏水肿病之一。指脾阳虚困,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参见水肿、十水条。
五脏的真气。《素问·平人气象论》:“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同肺失清肃。详该条。
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即阳脏。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牛至之别名,详该条。
①可通厉。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厉大至,民善暴死。”古人认为它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②疫疠。某些烈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