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高良姜,详该条。
舌之两侧部。属肝胆。见舌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络脉,见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病名。后世称小肠气,即疝气。《太平圣惠方》卷七:“肾气虚微,为邪冷之气所侵,传注于小肠,则令小肠连阴疼痛,故号盲肠气也。”宜服荜澄茄散,手足逆冷者,绿云丸方。或如手法整复,嵌顿严重者宜手术松解。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热身肿之症,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此脾热肿之症也。脾热身肿之因,膏粱厚味,日积月累,热聚脾中,则脾热肿之症作矣。”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