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时期邪毒入血引起的病症。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薄弱,产生抗体的机能不完善,皮肤粘膜柔嫩,容易破坏而致细菌邪毒入侵,入侵后也不易局限和消灭,因而发生感染,即易产生“正不胜邪,邪毒入血”现象。细菌邪毒扩散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了全身性的化脓性感染。甚则由于正气衰弱而出现“邪毒内陷,侵袭脏腑”危候。如皮肤的化脓性病灶、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出生时吸入污染羊水,或在胎内因母亲患败血症等都可引起。治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为主,可用清瘟败毒饮神昏紫雪丹黄疸茵陈蒿满天星。如正气衰弱,邪毒内陷,除清热解毒之外,尚须加重扶正之品,如人参黄芪之类。

猜你喜欢

  • 白疔

    病名。《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参见疔条。

  • 沉脉

    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 侠溪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 五常

    即五行。《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成玄英疏:“五常谓五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 合刺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

  • 妇科玉尺

    书名。《沈氏尊生书》中的一种。6卷。清·沈金鳌撰于1774年。作者取玉尺所刻分寸“坚久不磨”可以作为标准,故题名“玉尺”。卷1求嗣、月经;卷2胎前;卷3临产、小产;卷4产后;卷5崩漏、带下;卷6妇人杂

  • 肉色疽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 汤民望

    【介绍】: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精小儿方脉,为人治病,不分贫富。撰有《婴孩妙诀》2卷。

  • 大蓟饮子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即大蓟散,见该条。

  • 医学辨证

    书名。4卷。清·张学醇撰。刊于1896年。作者认为“确有所见,虽经文可易也”。全书阐发己见,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故题名《医学辨证》。内容有医论、本草选释、按症列方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