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

书名。简称《图经》。①宋·苏颂等编撰。一名《图经本草》。20卷,目录1卷。书成于1061年。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说是图非,……”。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现有辑佚排印本。②指《新修本草》的《图经》部分。详新修本草条。

猜你喜欢

  • 石疽

    ①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因质坚如石,故名。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状如桃李,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渐渐增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类似肿瘤

  • 病名。《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韦昭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相当于先天性耳聋。

  • 五皮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方。又名五皮散。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或用磨木香水煎,热服,日二至三次。功能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

  • 宋人医方三种

    书名。系《史载之方》、《全生指迷方》和《洪氏集验方》三书的合刊。建国后有排印本。见各该条。

  • 所生病

    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太阴经所生病还有“臑臂内前

  • 阴虚喉痹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系指喉痹之因于阴虚者。若因肾阴亏损者,症见咽干少津,咽喉微痛而渴欲饮水不解,至夜尤甚,或耳鸣盗汗,腰膝酸软,牙龈出血,尺脉无力等。故张景岳云:“阴虚喉痹,其证亦内

  • 外感吐酸水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素有湿热郁结、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症见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渍胃脘,不胜苦楚,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脉多带弦。属本热标寒之症,不宜骤进苦寒,而当辛散。脉弦数者,

  • 暖食

    由于胃喜暖恶寒,故饮食以暖食为宜,过冷、过热均伤脾胃。《灵枢·师传》:“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 黄履素

    【介绍】:见黄承昊条。

  • 吕震名

    【生卒】:1798~1852年【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