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作多变,辗转不安的症状。《灵枢·癫狂》:“饱则善变。”
见《医方集解》。人参芦,为末,水调下一、二钱,或加竹沥和服。功能吐虚痰。治虚弱人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温温欲吐。本方早见于《丹溪心法》,但无方名。
即原气。详该条。
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指脾胃中焦之气虚弱、运化失职的病证。症见面色黄而少华、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眩晕、声低、气短、倦怠乏力、便溏,若兼见胃痛则痛而喜按,舌嫩苔厚,脉虚等。《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一。即生于胃俞、肾俞之疽。证治同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