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栗毛壳

猜你喜欢

  • 脾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见自汗条。

  • 渗湿于热下

    出《温热论》。治疗温病表证挟湿的方法。温病初起挟有表湿,于辛凉解表剂中加用芦根、滑石一类渗淡利湿药,使湿从下去,温热即易于清解。

  • 八角儿

    见《本草纲目》。为天牛之别名,详该条。

  • 髋髀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 山木蟹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 指脉

    即小儿食指三关的脉纹。出《古今医鉴》。要知虎口气脉纹,倒指看纹分五色。黄红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多虚烦,青黑纹时证候逆。参见小儿指纹条。

  • 陈蛰庐

    【介绍】:见陈虬条。

  • 交接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 助阳活血汤

    见《东垣试效方》卷五。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 胎病潮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为邪热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前,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自和,其热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