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19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585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著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
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一呼一吸合称一息,定息指一息既尽,换息未起之际,即两次呼吸之间的停顿间隙。《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素问吴注》:“定息,定气而息,将复呼吸也。”
【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石斛、肉苁蓉(酒洗,去皱皮,切,焙干)各二两,远志、菟丝子(酒浸一夜,捣)、续断各一两一分,炮天雄三分,熟地黄、枸杞子各二两半,大枣肉二两。为末和匀,每服二钱匕,空腹温酒送下,
八利之一。小儿脾胃嫩弱,寒湿内侵或伤生冷,以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常。症见利下白色粘液,手足冰冷,渴喜饮热等。治宜温运脾阳。用附子理中汤等方加减。
见《景岳全书》。为熟地黄之简称,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搜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痰气多者,此症因三焦火盛,故痰气盛,宜用竹沥汤,火降则痰消矣。”(竹沥水冲服之)
外感不得卧之一。因外感热病发汗太过,或误下伤里,或妄用吐法而致。《症因脉治》卷三:“身表已纯,口虽作渴,不能消水,二便清利,神气懒怯,时时欲睡,时时惊醒,此虚烦不得卧之症也。”如脉见空大者,宜补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