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涩嗽

气涩嗽

病证名。指痰湿阻滞,气机不利,喘而咳微者。《不居集》卷十五:“气涩嗽:气涩咳嗽,气塞喘而咳不起也。用二陈汤加瓜蒌、莱菔子桔梗枳壳。”参见咳嗽条。

猜你喜欢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条。

  • 脾中风

    古病名。又名脾脏中风。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主症为发热,形如醉人,皮目瞤动,短气,腹满,身黄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

  • 膏疸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以肺瘅为膏疸,症见身面皆黄,饮少而小便多。多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治宜秦椒散等方。参见黄疸条。

  • 顺胎散

    《验方新编》卷九方。草果一个,延胡索、滑石各八分,五灵脂一钱。酒煎,半饥时服。治胎气不顺。

  • 卫生简易方

    方书名。12卷(一作4卷)。明·胡撰。约刊于1410年。作者于宦游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并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

  • 足少阴心痛

    病证名。外邪侵犯足少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足少阴心痛,烦剧,面黑,心悬若饥,胸满,腰脊痛。”参见心痛条。

  • 挫伤

    病名。由于跌打、挤压、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患处疼痛、肿胀、青紫、压之痛剧,但皮肤完整无破伤;严重者可致肌肉撕裂或深部血肿,甚则伴有内脏损伤。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或五加皮

  • 印机草

    医案著作。清·马元仪撰于1713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妇科等治案。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从气机论治。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

  • 铜绿膏

    《眼科纂要》卷上方。用鲜铜绿9克。为末,以生蜜调涂粗碗内,将碗覆转,烧艾叶烟熏至焦黑为度,取起冷定,以乳汁调匀,放饭上蒸过,搽烂处。治睑弦赤烂。

  • 瑞安陈氏白喉条辨

    见白喉条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