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十二剂之一。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参热可制寒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圆红散,见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代号KI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
即舌红。详该条。
针刺手法。指以出针时开、闭针孔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开阖补泻。以出针后轻轻按
【介绍】:见郑宏绩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