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泻火

泻火

清法范畴。火乃热之甚,故泻火方药较单纯清热的峻猛。火性炎上,因此泻火应兼具下降或泻下的作用。但火证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热,虚火宜补水。故泻火是针对实热火证的治法,常以清热与泻下药组合,既清其热,又起釜底抽薪作用。如凉膈散

猜你喜欢

  • 麻疹经验方

    儿科医方书。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18年。着重阐述麻疹的一般临床症状、麻疹的预防及临床治疗。载方86个。东西医学研究会出版发行。

  • 齿豁

    证名。症见齿缝疏豁不齐,又名齿疏。咀嚼时每有余物嵌入作梗。多因肾气不足或餐后挑剔成习,则齿缝愈疏。《仁斋直指方》:“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治宜培补肾元,用肾气丸加减。或用煅

  • 口不仁

    症名。口舌麻木,感觉减退的症状。可见于中风或脾胃积滞等病。或口服乌头等一类药物过量亦会出现短暂的口舌麻木。参见口麻条。

  • 苏子容

    【介绍】:见苏颂条。

  • 生地黄

    出《本草经集注》。即鲜生地,详该条。

  • 汪哲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生。字朴斋。安徽休宁人。撰有《产科心法》一书(刊于1799年)。

  • 蟾砂散

    《绛囊撮要》方。大蝦蟆一个,砂仁不拘量。将砂仁研末,装入蝦蟆腹内,令满,缝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蝦蟆、砂仁研末,作三次服,陈皮煎汤送下。功能行气消积。治气臌;并治小儿疳疾,面黄肌瘦,肚腹

  • 穴会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

  • 仰卧位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

  • 产育保庆集方

    见产育保庆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