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见自汗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芙之别名,详该条。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推测、度量之意。如从切脉推测病情和病所,结合四时气候变化,估计疾病的顺逆。《素问·病能论》:“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参见揆度奇恒条。
见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病证名。与胬肉攀睛相似,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直达黑睛,即“两头尖薄,中间高厚,肉红色如蚂蝗状,横卧于中”(《证治准绳·杂病》)。参见胬肉睛条。
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肾火偏亢。详该条。
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目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