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气不调

火气不调

指火、气的偏盛偏衰。火气偏盛,阳热有余则身热烦渴;火气不足形寒肢冷,倦怠短气。《千金要方》:“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又云:“火去则身冷。”

猜你喜欢

  • 轻黄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轻粉、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各一钱,雄黄半两,麝香少许。为细末,每次用粳米大,临睡点瘜肉上,日一次。治鼻中瘜肉。

  • 摄营煎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即寿脾煎,见该条。

  • 诸葛菜

    出《嘉话录》。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 世医得效方

    方书名。19卷(《四库全书》本末附《千金方养生书》1卷,共20卷)。元·危亦林撰。刊于1345年。本书作者根据其五世家传医方编写而成。书中按元代医学十三科的顺序。分别记述内、外、妇、儿、五官及伤科等各

  • 太阳表虚证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中风条。

  • 取蛀牙法

    治疗方法之一。即取硼砂、朱砂各3克,硇砂6克,川乌尖7个,附子尖14个,蟾酥7个,信砒6克,共为细末备用。用时取少许揩牙上,可加速蛀牙之脱落。

  • 金铃子

    见唐·侯宁极《药谱》。为川楝子之别名,详该条。

  • 黑翳如珠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常由肝肾虚热,复感风邪所致。小儿患此,多属实热眼疳。证见“风轮上浮起一翳,黑而圆,其高低大小不等,状如蟹睛”(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目赤羞明,痛极难睁。治法:虚热挟风者

  • 痿论篇

    《素问》篇名。痿,同萎,四肢枯萎不用也。本篇以五脏五体之所合,分别论述了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病因、病理、辨证和治疗,以及五脏之痿始于肺和治痿独取阳明的道理。故名。

  • 手心主心痛

    病证名。外邪侵犯手厥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手心主心痛,彻背,心烦,掌中热,咽干,目黄赤,胁满。”参见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