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骶正中线,当尾骨端上2寸处。主治癫痫,向上沿皮刺2~3寸。
病名。又名翳。《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朦胧如轻烟薄雾,渐渐失明……,不靓人物,犹辨三光,翳如凝脂色,瞳人端正,状宜金针。”由于此障“黄色而大,凝滞无吸收,故曰涩翳”(《疡医大全》卷十二)。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五卷。西晋·支法存辑,已佚。
见《药性切用》。为柑皮之药材名,详该条。
即温针灸,见该条。
证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目昏。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河内(今河南省)人。曾任尚药奉御。
病名。指痔因情绪刺激,起居不慎等因素而发者。《外科大成》卷二:“……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发则肿胀、形若核桃,坚硬如石,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惟戒气怒,不须医治。”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
痰证之一。见《泰定养生主论》。即酒痰。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