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①即痫病。又名风眩。古代癫、痫二字通。《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参见痫条。②癫证与痫证的合称。癫,指精神错乱一类疾病;痫,指发作性的神志
书名。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研究班编。本书是《素问》一书的白话注释,除对原文进行语译外,每篇列有本篇大意、体会,或附词字释义等项。对于读者理解《素问》原文有一定参考价值。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病证名。指水肿病属虚者。见《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多因平日身心操劳,或酒色过度,日积月累,病起于渐。《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阴证多寒,寒证多虚。先肿于外而后胀于里者为虚;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者为虚;
养生术语,即调节意识思维活动以保养精神,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代养生家认为清心寡欲,保养精神,不使外越耗散,是养生的要旨。
病名。因接触螳螂等昆虫分泌物引起的皮肤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患处皮肤干燥,起红紫斑点,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鲜蒲公英捣汁外涂;或用蒲公英根
见《陕西中草药》。即太白参,详该条。
古病名。指寒湿内着肾经而见腰部寒冷沉重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久久得之,腰以下冷,腹重如带五千钱。”宜用甘姜苓术汤。参见腰重条。
病证名。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指每月行经前一、二日,大便下血。多因素嗜辛辣燥血之物,热郁肠中,大肠与胞宫并域而居,当经行之前,胞中气血俱盛,引动肠中郁热,因而迫血下行所致。症见经前大便下血,色深红,面
指肩痛连项。见《针灸甲乙经》卷八。多由邪客经脉,或血失濡养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治用羌防泻白散或圣愈汤等方。参见肩痛、项痛条。若内脏病而痛引肩项者,病多危重。《素
①片剂。把药物细粉加入适量淀粉糊或米浆,压成片状。也可将药物浓缩流浸膏加淀粉适量混合,压成片状。②将药切开之意。如生姜一片,约计一钱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