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紫苏饮,见该条。
指腰部有热的感觉。见《灵枢·论疾诊尺》。腰为肾之府,肾虚或邪气在肾,可见腰热。《医学纲目》卷五:“热在腰或痛属肾。肾居腰,肾热则当腰亦热。”参见发热条。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2卷,已佚。
病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卷上:“耳沁,寒热交作,焮肿疼痛非常。”指聤耳之急性者。详聤耳条。小儿耳内肿痛之症。多由内有风热,复有水入耳所致。症见寒热交作,大哭不已,睡中惊啼,察其耳窍,焮红而肿。治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冲,见该条。
证名。指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可伴见喜悲易愁,冷汗出等症。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选用茯苓补心汤、远志饮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松节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