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瓠
出《诗经》。即瓠子,详该条。
出《诗经》。即瓠子,详该条。
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
见《本草通玄》。即玄参,详该条。
为人指甲之别名,见《眼科龙木论》。详该条。
肩胛。《灵枢·经脉》:“其支者,从髎内左右,别下贯胛。”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民族药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等编。载新疆地区常用中草药673种。按其功能分为止咳平喘、祛痰、清热、理气、祛寒、理血、安神镇惊、平肝息风、补益、驱虫、固涩、止痛、外用、利水逐水、祛风湿、泻
病证名。指头痛之偏于一侧者。又名偏头痛、边头风。《丹溪心法·头风》:“偏头风,在左而属风者。”《张氏医通·诸痛门》:“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有左痛忽
八风之一。指从西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
见《黄帝内经太素》。即三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