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即怕冷,有两种病理情况:一是风寒等邪气侵犯肌表,遏阻卫阳而致,为外感表证的主要见症,又称“恶寒”。另一是阳气虚衰,卫阳虚弱空疏,不能温养肌表而致,为阳虚证候之一。
经穴名,代号GB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膊井、肩解。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拼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
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专书,明·高濂著,二十卷,刊于公元1591年。全书分八个部分,内容较广,从养生出发,涉及衣、食、住等各方面,较有参考价值。
经穴名。代号ST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二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胸前神经的胸大肌肌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胁胀痛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是指经行时出现下腹部及腰部疼痛,经净后即缓解痛止。详痛经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月阙疮。详该条。
同阙。《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详阙条。
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淤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