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喉宜表

疫喉宜表

喉痧治法之一。清·曹心怡《喉痧正的》:“温疠之邪,郁之深而发之暴,不能自出于表,以至上窜咽喉,苟非洞开毛窍,何以泄其毒而杀其势。”又“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致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进……即使自有汗者,仍须汗之,一汗不畅则再汗。”临床上宜表,但仅用于疫喉痧痧毒未透的初期阶段。若痧已露者,则宜随其病机辨证施治,不宜误用发表之药。详丹痧条。

猜你喜欢

  • 苦金盆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 孙思邈

    【生卒】:581~682【介绍】: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拒绝唐太宗等要其任国子博士的聘请,长期居住民间,生活朴素,采种中药,研究医学,为人治病,著书立说。系统总结唐以前我国医学发

  • 筋走

    病症名。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伏暑吐泻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古人认为夏季大热,感受暑邪,伏于肠胃,而不即时发病,待秋气候凉爽,感受外邪,引动伏暑,乱于肠胃,清浊相干,则成吐泻。其症突然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泻下物色黄或赤等。治宜清

  • 达原散

    即达原饮第一方,见达原饮条。

  • 生后不啼

    指婴儿生后不哭。出《大生要旨》。详闷气生条。

  • 刘居士

    【介绍】:见刘信甫条。

  • 简明中医学

    书名。①河北新医大学医教部编。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常用中草药简介、常见证候、疾病的治疗共三部分。书中对病证的分型比较简括,治疗选方切于实用,并收集了各地的一些医疗经验和单方验方。1971年由人民卫生

  • 滴脓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 熟地

    见《景岳全书》。为熟地黄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