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毒

猜你喜欢

  • 气痞

    病证名。①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

  • 正奉上太医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

  • 治保

    指药物的攻邪治病与扶正保真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有薄厚,性用有静躁,治保有多少。”

  • 胃实热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实热。详该条。

  • 牙钓

    颊车骨的别名。详该条。

  • 尚药局

    古代管理药品及其他有关事务的最高机构,南北朝时期北魏等朝归属门下省。至唐属殿下省。局内设奉御2人,官阶五品下。直长2人,掌管为帝王配制药物,并由文武长官1人监督。药成后,要由医佐、奉御、殿中监、皇太子

  • 灼痛

    痛处有烧灼感。可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或热毒炽盛的疮疡、汤火伤等。

  • 蒙花

    见《本草求真》。为密蒙花之简称,详该条。

  • 蝦眼

    病名。即瘭疽。见该条。

  • 益智子

    见《开宝重定本草》。即益智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