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阮炳条。
《外科传薪集》方。大黄三两,黄柏一两,黄连三钱,煅石膏二两,炉底灰少许。为细末,黄连水调敷患处。治风毒黄水疮。
痰证之一。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明医杂著·痰饮》:“久而重者,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七方。蟾酥一分,雄黄三分,蜈蚣一条。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葱酒送下。治疔疮肿毒,时毒初起者。
病证名。属月经过少症型之一。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生,化气生血功能不足,冲任血少所致。症见经期血量过少,色淡或黯,质稀,形寒畏冷,小腹冷痛,喜得温热等。治宜温经养血。方用大营煎(《景岳全书》:“当归、熟
出《三奇方》。为南天竹子之别名,详该条。
详见汗条。
又称尽牙,即智齿,详尽牙条。
肺为水之上源,体内水道的通调有赖于肺气的肃降。《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参见肺主行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