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风毒之气入胆而昏困多睡之症。《圣济总录》:“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困多睡,酸枣仁汤方。酸枣仁研,生用一两,腊茶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二两。右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即妊娠。《脉经》“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风丹。为小儿丹毒之一。多因热毒与水湿相搏所致。以股及阴部较多见,亦可发于遍身,证见黄赤色水泡,甚者破烂流水,湿烂疼痛。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防己散内服,外用升麻膏敷之
见《千金翼方》。为肉桂药材之一种,系加工除去栓皮者,详肉桂条。
病证名。见《理虚元鉴》。即干咳嗽。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家。曾任济北王的太医令,并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介绍】:见孙一奎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脉从腕上1.5寸的列缺穴处分出,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于鱼际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手掌和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