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蜀本草》。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新语》。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即肩锁关节。
病名。为一种大疱性疮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由心火妄动,或感酷暑火邪入肺伏结而成。本病初起为赤色潦浆脓疱,破后黄水浸淫,焮热痛痒,遍体可生。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内服解毒泻心汤。湿热偏胜者,宜清脾除湿
见痈疽神秘灸经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虚脱大证,上气喘急,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诸药莫效,用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极细末,酒和作饼,封肚脐,以带扎之,其气自顺。”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脾疔,又名曰黄疔,其形多生脾脏之部位,其症不食,多呕吐,其色黄,治宜泻黄散加解毒等剂。”②出《中国医学大辞典》。黄鼓疔之又名。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又名中客忤、中客、中人、少小客忤。由于小儿神气未定,如骤见生人,突闻异声,突见异物,而引起惊吓啼哭,甚或面色变异,兼之风痰相搏,影响脾胃,以致运化受纳失调,引起呕泻、腹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病因孕后小肠积热,热结膀胱,气化受阻;或脾肺气虚,通调运输失职,不能下输膀胱,以致小便不利。小肠积热者,症见口渴、心烦、尿赤,宜清热利水,方用八正散加减;脾肺气虚者,
【介绍】:见杨时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