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祛风散

祛风散

①《卫生宝鉴》卷九方。蚕砂五斤,壁虎一条。白面四至五斤,蚕砂水淘净晒干,用白面拌为络索,晒干,壁虎焙干,共为末,每服一至二合,熬柏叶汤食前调下,日三次。治***疯。②《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防风、生天南星、生甘草、制半夏黄芩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卒暴中风,言语謇涩,口眼斜,惊痰抽掣,痰实烦躁神昏有热,睡卧不稳。

猜你喜欢

  • 产后腹胀

    出沈明宗《医征女科附翼金匮》。多因败血阻滞,冲气上攻于脾胃,运化受损;或伤于饮食,损伤脾胃所致。若因败血阻滞者,症见不恶食,或呕多血腥气味,治宜调养气血,佐以消导,方用抵圣汤(半夏、陈皮、赤芍、泽兰、

  • 蛇缠虎带

    病证名。出明·万全《育婴家秘》。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系由湿热火毒,蕴蓄经络而发。《外科大成》载其症“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虽多发于腰及胸胁等处,但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发病

  •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

    书名。16卷。吴考槃编纂。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遂广采百家注文,选释《伤寒论》各篇。在编次上删去脉法、序例、

  • 排风藤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 食物本草

    ①记述可供食用的药物学著作之通称,又称食疗本草。②书名。又有多种不同的著作。①明·卢和《食物本草》4卷(一作2卷),刊于17世纪(即万历、隆庆年间)。此书与明·薛己《本草约言》卷3~4《食物本草》的内

  • 肝气逆

    肝气郁结,或因怒而引起上逆或横逆的病证。如上逆则见眩晕头痛,胸胁苦闷,面赤耳聋,甚则呕血;横逆则见腹胀、腹痛,嗳气吞酸,月经失调等。《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治以平

  • 囊耳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疡医大全》:“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即震耳。详该条。

  • 聚毒寒喉风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九曰聚毒寒喉风,喉关聚毒,涎唾稠实,发寒热,仍分上下。关上者依法治疗,关下者难治。”系十八种喉风症之一。参见喉风条。

  • 经来浮肿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脾虚水湿不化,泛溢肌肤而致。宜调理脾胃,行气利水。用木香调胃汤(木香、陈皮、车前子、甘草、三棱、莪术、红豆蔻、大腹皮、砂仁、苍术、木通、萆薢、山楂、姜皮)。

  • 医学举要

    书名。又名《注礼堂医学举要》。4卷。清·戴绪安辑于1886年。卷1脉学;卷2五运六气;卷3汤头歌;卷4校补药性。其中以脉学叙述较详,运气主病和用药颇多机械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