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征为火音,故上征指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
见六经标本条。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当归一钱五分,生地黄、黄芩、香附各一钱,黄连(姜炒)、白芍药各八分,川芎、黄柏、知母各五分,艾叶、甘草各三分。为粗末,水煎,空腹服。治血虚有热,月经先期而至者。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小儿阴囊肿痛。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冷气凝滞,或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所致者。寒气凝滞的表现为阴囊清冷;湿热下注的表现为红肿痛甚。前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蒴藋之别名,详该条。
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赤疽、风气二疽。总由火毒蕴结而成。若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红肿局限者轻。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气实者服透脓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