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许宏条。
病证名。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即蟹睛。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指阴囊部肿硬。多见于小儿。宜外用地黄散(干地龙研末)生薄荷汁调涂。《婴童百问》:“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参见脱囊、阴肿、疝气条。
①类中风之一。又名寒中。《证治要诀·诸中门》:“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抖,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为寒毒所中。”详见寒中①。②指寒邪直中三阴。《症因脉治》卷一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咽痛。详该条。
即子宫脱垂之俗名。详子宫脱垂条。
七怪脉之一。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
病名。见梁翰芬《眼科讲义》。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