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怒伤肝经,木克脾土所致的泄泻。《证治汇补·下窍门》:“肝泄者,忿怒所伤,厥而面青,必兼胁满。”《医学入门·泄泻》:“肝虚忿怒所伤,木克脾土,门户不束,厥而面青,当归厚朴汤,或熟料五积散去麻黄
见《云南中草药》。即滚山虫,详该条。
系指舌之根部。《世医得效方》卷十二:“血气俱盛,附舌根而重生一物……”“心之脉系于舌根。”即舌本,详该条。
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治宜桔梗、麻黄、豆豉。”参见五脏郁证条。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菊科植物细裂野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aefolium(Fisch.)Makino的地上部分。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微苦、辛,凉。清热解毒,凉肝明
配穴方法之一。指手、足同名称经脉所属穴位上下配合使用。如《百症赋》:“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是手、足太阴经相配;“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为手、足少阴经同用等。
书名,1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源,次论治法,后辑录有关痘疹的效方,文字简要。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病源方论》合刊出版,书名:《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审视瑶函》卷三方。川芎四分,藁本、当归身、茯苓各五分,红花、细辛各二分,生地黄(酒制)、蔓荆子各六分,防风、羌活、荆芥穗各一钱,川花椒十粒,麻黄八分,桃仁十个。水煎,去渣,睡前服。治两目发赤微痛,羞
病证名。即肾泄。《药症宜忌》:“肾泄,即五更及黎明泄泻者是也。亦名大泻泄。属命门真火不足。”详该条。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因其表面凹凸,似多个乳蛾连在一起,故名,多由肺胃热毒薰蒸所致。《杂病源流犀触》卷二十四:“连珠蛾,(咽喉)二白星上下相连,又或如缠袋。”治宜解毒、消肿、泻火。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