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颈以下,腰以上部位。②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于背。

猜你喜欢

  • 绞肠痧

    病名。①痧证之一。一名盘肠痧。《杂疾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放血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

  • 高世拭(shì 试)

    【介绍】:清代医家。字士宗,浙江钱塘人。年少时家贫,自学通俗医书,后随张志聪学医。张志聪撰《本草崇源》,未竟而卒,世拭继之,并曾纂集张志聪所注解的《伤寒论集注》。对《内经》加以注解而成《素问直解》(1

  • 证治要诀类方

    方书名。4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本书取《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简要地说明其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

  • 筋极

    六极之一。指筋脉疲怠、重急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肝脏》:“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筋痹,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则阳气入于内,阴气出于外。”《诸病源候

  • 推把上桥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人对练,同取弓步,双方虎口相交叉,轮流进行推拉。

  •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

  • 清热解毒

    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的治法。使用能清热邪、解热毒的方药,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疖肿疔毒、斑疹等病症。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 脚后跟穴

    出《备急千金要方》。位置同女膝穴。参该条。

  • 中溪

    古病名。见《时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 黄花杜鹃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小叶枇杷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