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脑骨伤

脑骨伤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脑骨包括囟骨、颠顶骨、凌云骨、山角骨、后山骨等。多因跌打、碰撞等暴力所致。一般常有头颅骨折脑髓损伤。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甚则颅骨凹陷,眼结合膜出血,或流出脑脊液,昏睡不知人事。轻者伤后出现暂时性昏迷,逐渐清醒,但以后多留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嗜卧一类后遗症;重者清醒一段时间,再度陷入昏迷,两瞳孔不对称,或伴有抽搐、惊厥、偏瘫、脉数而弱,呼吸不规则,渐趋危亡;严重者可立即死亡。初起昏迷时,治宜宣窍开闭,内服八厘散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伴高热时用紫雪丹;外敷混元膏;伤重颅骨凹陷者,应即配合手术急救处理。清醒后,宜接骨散瘀,服八厘散、正骨紫金丹,仍有抽搐者,宜平肝熄风,兼服天麻勾藤饮;头晕,恶心,呕吐者,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服柴胡细辛汤玉枢丹。后期恢复时,益气养阴,用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汤八珍汤等。

猜你喜欢

  • 甘辛无降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甘、辛味的药性是向外向上发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阳主升散,故无降。但亦有例外,如苏子辛温,沉香辛微温,均有降气作用。

  • 躬尾势

    即工尾势。详该条。

  •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

  • ①折断或扭转,治疗上喻当机立断以扭转病势的方法。如对热邪深重患者,采用大寒之剂折其化火上炎之势。《素问遗篇·刺法论》:“当折其胜,可散其邪。”②喻疼痛程度。如腰痛如折。③喻屈曲的体位或动作。如取穴时使

  • 贝母栝蒌散

    《医学心悟》卷三方。贝母一钱五分,栝蒌一钱,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水煎服。功能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治燥热伤肺,咳嗽痰黄,咯痰不爽,咽干喉痛。方中主以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辅以栝蒌清热涤痰而

  • 血瘀腰痛

    病证名。腰痛之一。见《医学入门》卷四。又名沥血腰痛。详该条。

  • 保赤汇编

    丛书名。清·米子榛辑。刊于1879年。包括《锡麟宝训》、《达生篇》、《产宝》、《福幼编》、《保婴易知录》、《小儿药证直诀》、《童蒙训》七种。

  • 余粮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余粮石(醋煅)一斤,海金沙(醋炒)、豨莶草(酒炒)、益母草(蜜、酒炒)、百草霜(醋炒)、茵陈(酒炒)、乌龙尾(醋、酒炒)、陈皮、白蔻仁、砂仁(姜汁炒)、松萝茶、木香、

  • 胶菜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 击天鼓

    出《保生秘要》。即击探天鼓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