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生。字茂林。浙江钱塘人。专门小儿科,闻名于京师,曾任太医院医官,升至院判。著有《杏坞秘诀》1卷,已佚。
病证名。足太阴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
①又称泻白。清泻肺内蕴热的方法。肺中伏热表现咳嗽气喘,身热不退,皮肤蒸热,傍晚尤甚,舌红苔黄,脉象细数,用泻白散加味。②痰阻胸膈,喘不得卧,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结胸证之一。即热实结胸。亦称实热结胸。《伤寒全生集·辨伤寒结胸》:“若懊憹,发热,烦渴,心下痛硬,大便秘,昏闷,名热结胸,少与大陷胸汤加黄连。”参见热实结胸、实热结胸条。
见上廉条。
见《集验简易良方》卷一。即蟾酥丸第六方,见蟾酥丸条。
【介绍】:南宋医生。字君辅。生平不详。1265~1274年(咸淳年间)收集常用验方,编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5卷。
【介绍】: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骨名。见《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又名脑盖骨、头颅盖、头盖骨、巅顶骨。即顶骨。左右各一,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李时珍:“人之头圆如盖,穹窿象天,泥丸之宫,神灵所集,……故有天灵盖诸名也。”
病名。脱肛之别称。见《外科大成》卷二:“截肠者,脱肛症也。”详脱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