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金箔,详该条。
【介绍】:见王纶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胃脘部悬空感,与嘈杂相近似。《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参见嘈杂条。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出《本草拾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邓苑条。
出《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五。详“大小蒸”条。
医论著作。清·程芝田撰。刊于1885年。全书共有医论12篇,包括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及损伤等病证辨治要旨,强调“医宜通变”,随证处方,但又认为诸家之方总不出古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