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补阴

补阴

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用补心丹肝阴虚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夜盲、舌干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等症,用杞菊地黄丸肺阴虚表现为咳呛气逆、痰少质粘、痰中带血、午后低热、颧红、夜间盗汗虚烦不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用百合固金汤肾阴虚表现为腰痠腿软、遗精、头昏耳鸣、睡眠不熟、健忘、口干,舌红少苔,脉细等症,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

猜你喜欢

  • 韩祗和

    【介绍】:北宋医家。精心研究伤寒学,于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著《伤寒微旨论》二卷,专门辨析《伤寒论》的辨证用药,间附方论,对仲景学说颇有发挥,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 四诊韵语

    脉学著作。1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四诊心法撮要、辨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

  • 呛喉风

    病名。又名飞丝毒、抢食风。多由心经热毒熏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口中发泡。若饮食吞咽有碍,甚而呛逆者则为重症。《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谓之飞丝毒,口中发泡丑药(雄精3克,梅片1.5克,胆矾0.3克)

  • 黄蜂窝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 控睾

    病名。小肠气之别称。出《灵枢·四时气》。多因体虚,寒邪侵袭下焦而致。症见少腹腰脊处疼痛,牵引睾丸,甚则痛冲心胸。治宜温里散寒行气。服天台乌药散。

  • 胡荄甫

    【介绍】:见胡澍条。

  • 心火内炽

    又称心火内焚。即心热过盛,心神受扰。症见心烦失眠,怔忡不安,甚则狂躁谵语,喜笑不休等。治宜清心泻火,辅以养心安神。

  • 锐骨

    见《灵枢·经脉》。即兑骨。见该条。

  • 膂骨

    骨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 腓腨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腓腨发疽、腓腨疽。由肾水不足积热而成。初起小腿肚漫肿坚硬,紫暗抽痛,进而腐溃。出稠脓者为顺,出清水者为逆。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饮;溃后可服八珍汤;气血两虚者可服十全大补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