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昭
【生卒】:1862~1922
【介绍】:
清末医家。字君明,号明斋。江苏常熟人。屡考科举不第,后因母病学医,长于种牛痘。撰有《世界历代名医传略》一书。
【生卒】:1862~1922
【介绍】:
清末医家。字君明,号明斋。江苏常熟人。屡考科举不第,后因母病学医,长于种牛痘。撰有《世界历代名医传略》一书。
运气术语。湿土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土位之主,其写以苦,其补以甘。”王冰注:“土之位,秋分前六十一日,四之气也。”
病证名。见《医碥·眩晕》。又称头风眩运。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米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炙甘草各三两,黄连(姜汁炒)二两,木香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食积发热,腹痛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等篇。又名赤眼。通常指白睛红赤之候。《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伤肝。”一般因于风火邪毒入侵者,多见目赤肿痛;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血会膈俞。”膈俞位居心俞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本穴居中,血液聚会,故名。凡血之为病,皆可酌情取用。
①五脏中心、肝两脏属阳,故称。②泛指阳盛体质的人。《景岳全书》卷一:“阳脏者,必平生喜冷畏热,即朝夕食冷,一无所病,此其阳之有余也。”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烧伤。详该条。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下赤候。指从阴道流出淡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沥连绵不断,称为赤带。多因忧思积伤心脾,肝郁火炽,灼伤冲任带脉所致。治宜扶脾气、清肝火。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小儿体质特点之一。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订本)医话·小儿痉病治法》。少阳,如阳之初生少而未壮之势,与稚阳之义略同。参见稚阳稚阴、稚阳之体条。
即咽唾。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