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辨舌指南

辨舌指南

舌诊著作。一名《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诊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著并结合个人见解编纂而成。书分5编,共6卷。首编(卷1)为辨舌总论;2编(卷2)为观舌总纲;3编(卷3)为辨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症之法及舌病治法;4编(卷4~5)为辨舌各论,介绍各种舌苔的病理,并附舌苔彩色图119幅;5编(卷6)为杂论方案,选辑诸家辨舌论述及有关察舌辨症的医案,末附辨舌证治要方。全书内容较丰富,但间有一些附会或不切合实际的论述。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惊伤胁痛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心腹诸痛》。指因受惊伤碍肝气所致的胁痛。治宜通阳疏肝理气,可用桂枝汤或散加减(《类证普济本事方》)。

  • 会额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 觉斋居士

    【介绍】:见方导条。

  • 猫儿眼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猫眼草,详该条。

  • 清肺丸

    《眼科纂要》卷上方。桑白皮四两,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菊花、生地黄(酒洗)、当归尾各一两,茯苓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水送下。治胬肉攀睛。

  • 阳明里证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 食指

    即手之第二指。

  • 间接灸

    艾炷灸之一种。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故又称间隔灸,隔物灸。通常以生姜、大蒜等一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而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间接灸的种类很多,其名称通常随所垫隔

  • 寒热病

    ①《灵枢经》篇名。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故名。文中介绍了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以及骨痹、热厥、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

  • 黄芪酒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黄芪、防风、细辛、独活、川芎、牛膝各一两半,附子、川椒、炙甘草各一两,川乌、山茱萸、秦艽、葛根各七钱。浸酒,晨、午、夜服三次。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若虚加肉苁蓉;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