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耳聋之轻症。轻小之声音不辨,重大之声音可闻。多由风邪乘入少阳之经,邪结耳内,与正相搏,气停壅滞,阻于耳窍而成。治宜祛风通窍。用通鸣散(《证治准绳》:菖蒲、远志、柴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韩终采药诗》,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曾予引用。
见《杂病源流犀炷·脏腑门》卷四。即来复丹,见该条。
病证名。下利而致体虚消瘦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营气血,故虚羸也。”多见于婴儿素体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亏虚者。症见下痢黄白粘胨,
①指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时令。《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②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
①见《中药志》。即川木通。②见《中药鉴别手册》。即淮通。各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证名。指感受寒湿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寒湿腹胀之症,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此寒湿腹胀之症也。”可因气候失常,天冷阴雨,或坐卧卑湿,寒湿袭于腠理,壅闭脉络所致。治宜祛寒化湿为主。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