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出《神农本草经》卷二。眼生膜障,其血丝色淡而稀疏者,称白膜。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七方。荆芥、羌活、牛蒡子、升麻、川芎、牡丹皮、紫花地丁、赤芍药、木通、紫草、青皮、山楂。加芦笋十株,水煎服。治小儿出痘,稠蜜在肾囊者。
同额。详该条。
以患者本人手指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故名。《备急千金要方》:“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需精思商量,准而折
诊法术语,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五脏六腑的精华藏于内为气,现于外为色,“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抉微》),隐然含于皮肤之内者为气,显然彰于皮肤之表者为色,气
儿科著作。3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
见《药材学》。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一般每次5~7壮。适用于疮疖初起,毒虫咬伤,瘰疬,肺结核等。
见惜分阴轩医案条。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