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针灸四书条。
病名。出《外科医方》。即手心毒。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生石膏、知母、炙甘草、人参、甘草、兰香、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水煎服。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介绍】:见王珉条。
即脾胃虚寒吐,详该条。参寒吐条。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见修事指南条。
又名囟门,即额囟。婴幼儿两顶骨前内角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两岁以后,额囟闭合而称顶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
证名。指阴囊与睾丸上缩之证。出《素问·热仑》。又称卵缩。属阴缩范畴。本证常与舌卷并见于危重病中。多由厥阴经受病所致。《证治要诀》卷二:“厥阴舌卷囊缩。”若因阳明热盛,邪传厥阴者,宜急下存阴,用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