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齿龋而牙龈肿痛,齿缝出脓。《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阳明、足太阳之脉,并入于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齿即肿痛,脓汁出,谓之风龋。”治宜消风镇痛,用赴筵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良姜、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阴虱疮,详该条。
见《科学的民间药草》。为五加皮之正品,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类中风。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兰溪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医理,对请他治病的人,先贫后富,对贫穷病人赠药而不取报酬,对远道求医的贫穷病人还自始至终按日处方,丝毫不苟。
指肾病邪气壅盛。《景岳全书·传忠录》:“肾实者,多下焦壅闭,或痛或胀,或热见于二便。”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朱砂根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射干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血脉虚细。《灵枢·本藏》:“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
书名。2册。清·陈澈撰。刊于1872年。本书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将病证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五十门。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