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一。又名腐疔。其色白,有泡,三日内顶陷。治同疔疮。
①指用火烧针。又称焠针、火针。《灵枢·经筋》篇在论述经筋痹症的治疗时,用“燔针劫刺”的方法也就是将针以火烧红后,迅速地刺入选取的刺激部位,旋即拔出的一种疗法。明代吴鹤皋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解中称:“燔
病名。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详气滞痛经、血瘀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眼矇昏暗,并无赤痛,内无翳膜……后亦变为青盲。”为肝肾不足引起的内障眼疾常见之候,宜滋补肝肾,用补肾丸加减。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即生于心之俞穴心俞,募穴巨阙及手少阴心经之经穴灵道、井穴少冲等部位的疔。其色赤,发热心烦,睡眠不安,口干,其痛应心,小便赤,面赤。治宜清心解毒,用泻心汤加托里解毒之品。②见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医学入门》卷七方。黄连(肝积五钱,脾积七钱,心、肺一两半),厚朴(肝、心、肺五钱,脾、肾八钱),川乌(肝、肺一钱,心、肾、脾五分),干姜(肝、心五分,肺、肾一钱半),人参(肝、脾、肺二钱,心五分),
①即经脉。简称脉。气血运行的通道。《灵枢·九针论》:“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活人书》卷三:“血脉者,营养百骸,滋润五脏者也。”参脉条。②妇科有时指月经而言。
【介绍】:明代医家。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食物辑要》、《痧疹辨疑》等书。
书名。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系《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的合刊本。各见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