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西中药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声音洪亮。详见声怯条。
详血热条。
经络著作。日本·长滨善夫、丸山昌郎编于1950年,承淡安译于1955年。作者根据其在临床上发现的一位眼科病人,在针刺各经络的原穴时,所表现的感传现象基本上与十二经脉的走行一致,而得出了经络确实存在的结
即性味。指药物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基本属性,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
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眉棱骨痛。详该条。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即瘖。详见瘖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巴豆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相对热灸而言,称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冷灸,如药物发泡灸等。
①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②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要方》作疲劳)五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