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即折针。见该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医醇賸义·胀》:“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腹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
出《诗经》。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素女经》:“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即阴道内一寸处。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损伤。详该条。
【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元素。钱塘(今杭州)人。南京太医院医士,公元1656年寓居嘉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间访之。李氏撰注《本草经》,多有新义。如认为吉贝子不宜久服,娓娓数百言。朱妻病热20余日,诊为
脉气流行较大的经脉通路。《灵枢·脉度》:“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病名。即鼓胀。《丹溪心法·鼓胀》:“鼓胀又名单鼓。”详鼓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