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总称。《医述·阳经分经腑》:“三阳病在经者,可汗而已。”“三阳病入腑者,可下而已。”参见六经病条。
《幼科释迷》卷五方。蜈蚣一条,胆南星二钱,全蝎、防风、白附子、远志、芦荟、延胡索、朱砂各一钱,麝香一字,金箔、银箔各三片。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送下。治急惊为痫。
证名。指脐下悸动不安。常为奔豚证的征兆。多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
病证名。出清·叶其蓁《女科指掌·种子门》。不孕症型之一。即血虚不孕。详该条。
灾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灾眚时至。”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热经行先期。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十。即打伤。详该条。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
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补肾药、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