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
古诊法。详十度条。
古诊法。详十度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
病证名。指由情志刺激等因素引发的痹证。《中藏经·论气痹》:“气痹者,愁忧(一本无“忧”字)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则邪气愈胜,留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重而不
病名。清·佚名《眼科捷径》:此病“绿水灌瞳人,与风绿障相同”。详绿风内障条。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眼科专书。1卷。明·邓苑撰。撰年不详。书中将眼病总括为内障与外障二类,首为议论,次为治法,并附小儿眼病治法。叙述简要,方剂切于实用。建国后出版排印本(与《异授眼科》合刊)。
见医方全书条。
骨名。胸胁众骨之统称。包括胸骨和肋骨。
即重镇安神。详该条。
病证名。见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概论》。即蟹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