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九。即缠腰火丹。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防风、炒酸枣仁、人参、当归各一钱,远志一钱二分,橘红、菖蒲、天南星(泡)、茯苓各八分,羌活、炙甘草各五分,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心虚惊悸,不能言。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下痢名曰子痢。”
见《类证治裁》卷四。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介绍】:见郑重光条。
证名。《银海精微》:“大眥赤者,心之实也。”若见大眥红赤涩痛,流泪恶热,治宜清心泻火。参见赤脉传睛条。
骨名。即第七、八、九、十肋组成的肋弓。《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凫骨者,即胸下之边肋也。”
指湿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参见湿气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胫阴痈,胫阴疽。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长有数寸,形如泥鳅,色微红,故名。证治见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