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

伤寒

①病名。泛指外感热性病。《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②指感受寒邪太阳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备急千金要方·伤寒》:“王叔和曰:……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分争,荣卫否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发汗则愈。”③指冬季感寒所致的病症。亦名正伤寒。《伤寒例》:“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又:“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露雾,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详见正伤寒条。④指感受寒邪的浅深程度。《伤寒全生集》卷一:“四时天令,惟冬寒为重,暴寒为轻;伤寒为重,感寒为轻,中寒尤甚重也。”参大伤寒、太阳病等条。

猜你喜欢

  • 郝公景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 手逆注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主治癔病及前臂疼痛,痉挛,麻痹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林羲桐

    【介绍】:见林珮琴条。

  • 肝虚热证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肝热,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时尤甚。必兼多怒多惊,便难,转筋挛急,四肢困热,满闷,筋痿不能起,头痛,耳聋,……冒眩,多瘛。”治宜养肝清热为主。

  • 虚风内动

    由阴虚、血虚内生的风证。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由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风内窜所致;也有因于肾阴不足,肝肾亏损,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风上扰。临床表现

  • 黄楝头

    出《物理小识》。为黄练芽之别名,详该条。

  • 明化

    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少阳相火象太阳之火,可以照明万物,故居于间气称为明化。

  • 神应消风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方。全蝎、白芷、人参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勿食晚饭,次日空腹温酒调下,觉身微躁为效。治***风,遍身麻木,次起白屑红斑,蔓延如癜,形如蛇皮,脱落成片。

  • 窦汉卿

    【介绍】:见窦杰条。

  • 瞑菜

    见《南方草木状》。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