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补例

伤寒补例

  • 伤寒补例

    叙卷上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三阳三阴分经名义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伏寒触发与伤寒时温脉证并病机异同即病伏气直中传经四证异同晚发是伤寒正病两感有三水气凌心即是三焦伤伤寒杂病皆有之无端暴喘即是寒入命门伤寒杂病

  • 伤寒补例

    书名。2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治。”据此作者将《伤寒论》中“伤寒例”所申明的“即病为伤寒,伏气变为温热”的理论,通过对伤

猜你喜欢

  • 医林指月

    丛书名。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

  • 摄领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之即剧云,是衣领楷所作”。本病好发于项部,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久之丘疹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稍有脱屑,呈阵性剧痒。

  • 外壅

    指病邪壅塞在体表。《素问·刺要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邪从之。”

  • 甘姜苓术汤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 痘科汇编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 陈梦雷

    【介绍】:清代人。字则震,一字省斋。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编修等官职,后被诬下狱,遭贬,十余年释还;雍正初年又因故被谴,后卒于戍所。曾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等书。

  • 十怪脉

    生命垂危时出现的十种异常脉象。见《世医得效方》。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偃刀脉、转豆脉、麻促脉等十种。详各条。这些脉象,多为脏气将绝、胃气枯竭之候。

  • 湿剂

    十剂之一。用濡润滋养药物组成,具有解除津液干枯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湿可去枯。”“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

  • 陈司成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九韶。浙江海宁人。八代业医,年轻时曾考科举,后继承家业,研讨医术,曾旅游于江浙等地。长于治疗梅毒,是我国有贡献的梅毒学家。于1632年写成《霉疮秘录》一书,总结

  • 胚胎

    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详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