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半边风

半边风

药材名称半边风

拼音Bàn Biān Fēnɡ

英文名Tsoong Pellionia

别名老虎斑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蕈树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ingia chinensis (Champ.)Oliv.ex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蕈树 常绿乔木,高20m。当年技无毛,干后陪褐色。叶互生,革质;叶柄长约1cm,无毛;托叶早落;叶倒卵状长圆形,长7-13cm,宽3-4.5cm,先端短急尖,有时略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深绿色,干后稍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约7对,在上下两面均突起。雄花组成短穗状花序,长约1cm,常多个再排成圆锥花序;雄蕊多数,近于无柄,花药倒卵形;雌花组成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排成圆锥花序,有花15-26朵,花序柄长2-4cm;萼筒与子房连合,萼齿乳突状;子房下位,2室,藏在花序轴内,花柱2,长3-4mm,先端向外弯曲,有柔毛。头状果序近于球形,直径1.7-2.8cm;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600-1000m的亚热带常绿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大小长短不一。表面灰白色,光滑。质坚硬,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含水晶兰甙(monotropein),车叶草甙(asperuloside)。

性味辛;温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疔疮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种半边莲

    药材名称大种半边莲拼音Dà Zhǒnɡ Bàn Biān Lián别名大半边莲、野靛、穿耳草、偏杆草、江南大将军、白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江南山梗菜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

  • 母菊

    《中药大辞典》:母菊药材名称母菊拼音Mǔ Jú别名欧药菊、洋甘菊(《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

  • 刀豆根

    药材名称刀豆根拼音Dāo Dòu Gēn出处《医林纂要》来源豆科植物刀豆的根。性味苦,温。①《医林纂要》:"苦咸。"②《分类草药性》:"性平,无毒。"

  • 白矾

    《中国药典》:白矾药材名称白矾拼音Bái Fán英文名ALUMEN别名明矾、矾石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

  • 全缘凤尾蕨

    药材名称全缘凤尾蕨拼音Quán Yuán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Conspicuous Brake别名鸡脚莲、井口边草、巴墙草、蒲山剑、铁蕨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蟅虫

    药材名称蟅虫拼音Zhè Chónɡ别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过街(《埤雅》),簸箕虫(《本草衍义》),蚵蚾虫(《袖珍方》),地婢虫(《鲍氏小儿方》),山蟑螂(《本草求

  • 黄栌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栌药材名称黄栌拼音Huánɡ Lú来源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以根、树枝及叶入药。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茂密时砍下枝

  • 土桂皮

    药材名称土桂皮拼音Tǔ Guì Pí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桂和大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nnamomun bejolghota(Buch.Ham

  • 山百部

    药材名称山百部拼音Shān Bǎi Bù别名山扫帚、山漏芦、铁扫把、滇百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百部的块根。冬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煮沸约半小时后.去皮晒干。原形态多

  • 少花柏拉木

    药材名称少花柏拉木拼音Shǎo Huā Bǎi Lā Mù英文名Dunn Blastus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少花柏拉木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