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麻柳叶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地羊鹊之别名。②见《滇南本草》。为老鹳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书名。3卷。清·董废翁撰。本书专论四时感证,内容分总论、本病、变病、兼病四部分。本病以六经分症,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诸证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症的救治;末附妊孕伤寒。董氏立论本于《医学纲目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介绍】:见陆懋修条。
病名。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偏对口。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短气论》。指因内伤而致气短不足以息者。有实邪短气与气虚短气之分。详各该条。
病证名。指翳膜侵及瞳神者。《眼科易知》:“膜入瞳神者,因黑白睛上生疮而起,愈后疮痕不没,渐生翳膜,侵入瞳神,此乃肝经积热,大肠燥滞,邪热上逆所致,宜用退热饮清降其热。”参见膜入水轮条。
即跟骨。为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有强大的肌腱附着。